
2022年6月9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影响因子5.723)在线发表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胡家志教授团队合作题为“Long-term correction of haemophilia B through CRISPR/Cas9 induced 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一种AAV病毒介导的非同源依赖靶向整合策略实现了B型血友病的长期有效治疗。
该研究基于CRISPR/Cas9技术,通过非同源依赖的靶向整合(Homology 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HITI)策略结合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递送方式,在B型血友病大鼠白蛋白基因(Alb)的13号内含子中插入了一种FIX蛋白的高活性突变体(F9 Padua, R338L),使新型B型血友病大鼠完全恢复了凝血功能。治疗后4周,B型血友病大鼠的凝血时间恢复至正常水平。经过长达36周的监测,血液中的FIX水平逐步升高至正常水平的52%,凝血功能也得到极大改善。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基因编辑的结果,该研究采用数字PCR技术来检测编辑效率(采用上海小海龟科技BioDigital数字PCR系统),并且用一种新型检测方法PEM-seq (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在全基因组范围检测了基因编辑的精准性和脱靶效应,并未检测到任何不良反应。综上,该研究不仅建立了B型血友病新的治疗模型,也为更多罕见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非同源依赖的靶向整合策略治疗B型血友病
A:治疗策略模式图;B:治疗使用的双AAV系统;C:治疗流程;D:治疗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修复;E: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F9蛋白恢复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曦、本科生牛煦然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刘阳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大力教授、王立人副研究员和胡家志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和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资助。

Xi Chen, Xuran Niu, Yang Liu, Rui Zheng, Lei Yang, Jian Lu, Shuming Yin, Yu Wei, Jiahao Pan, Ahmed Sayed, Xueyun Ma, Meizhen Liu, Fengxiang Jing, Mingyao Liu, Jiazhi Hu, Liren Wang, Dali Li. (2022). Long-term correction of haemophilia B through CRISPR/Cas9 induced 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DOI: 10.1016/j.jgg.2022.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