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世卫组织5月21日通报,5月13日至21日,全球12个猴痘非流行(non-endemic)国家累计报告9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28疑似病例。当前报告的非流行国家确诊和疑似患者均没有流行国家的旅行史。世卫组织指出,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病例主要但并非完全在初级保健和性健康诊所寻求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迄今报告的病例与流行地区没有明确的旅行联系,世界卫生组织表明,发现与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事件。
2022年5月13日至21日13时向世卫组织报告的非流行国家猴痘病例及地理分布


图片来源于WHO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一种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其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中看到的症状非常相似。它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有两个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中非)分支。猴痘这个名字起源于1958年在丹麦实验室的猴子中最初发现这种病毒。第一例人类病例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儿童中被发现。自天花被宣告灭绝后,猴痘是正痘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
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病灶、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褥等受污染材料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为5至21天。感染者最初会患上轻微的流感样疾病——头痛、发烧、发疹和淋巴结肿大。但几天后,就会出现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随后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猴痘通常是可自愈的,但在某些人中可能很严重,例如儿童,孕妇或由于其他健康状况差而免疫抑制的人。猴痘病毒有两个主要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西非分支的人类感染似乎引起的疾病不那么严重,病死率为3.6%,而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为10.6%。本次报告的疫情,所有样本经聚合酶链反应确认的病例均被确定为感染了西非分支。

图片来源于WHO
上海小海龟科技研制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数字PCR法),助力猴痘病毒快速精准检测


上海小海龟科技研发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以同时在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平台上使用。为猴痘疫情的防控和猴痘感染的精准检测研究提供检测依据,帮助海关和疾控人员及早的发现疫情,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工具,助力猴痘疫情防控。试剂盒匹配小海龟科技的数字PCR平台,可以实现超高灵敏度检测。